AI 原生開發方法

建構人類與 AI 都能有效維護的軟體

您今天建立的軟體需要持續演進多年。我們確保專案的結構不只現在能運作 - 更能被 AI 維護、強化,並為未來的智慧功能做好準備。

什麼是 AI 原生開發?

AI 原生開發意指以人類和 AI 都能有效理解並協作的方式,建構專案的規格、架構及測試,並在專案開始之初就考慮未來的 AI 功就。
此方法帶來三大核心價值:

1

降低建置、維護成本

在妥善治理下運用 AI 輔助開發、未來開發者(人類或 AI)能安全地理解並修改系統

2

加快開發週期

快速並提早建立原型以驗證想法、建立規格後可快速迭代功能

3

更佳的 AI 延展性

無需大規模重構即可加入提供給終端使用者或是 AI 代理的智慧功能

我們的三階段方法論

AI 可理解的規格文件

AI-Consumable Specification

多數公司的做法:

  • 雜亂的文件、簡報或分散的 Jira 工作項目
  • 知識鎖在人的腦海裡
  • AI 工具之後無法理解

我們的做法:

  • 人類可讀的規格 + AI 可解析的結構化規格
  • 清晰的業務邏輯文件與脈絡
  • AI 產生的專案早期原型(Prototyping)
  • 架構決策記錄(ADR)說明「為什麼」
  • 機器可讀的 API 合約(OpenAPI/Swagger)

未來的 AI 工具(或開發人員)能快速理解系統設計脈絡,大幅降低維護成本

AI 輔助但人類把關的開發

AI-Aided Development with Human Governance

多數公司的做法:

  • 讓 AI 在沒有架構監督下生成程式碼
  • 不一致的模式、隱藏的技術債
  • 「現在快速,未來昂貴」

我們的做法:

  • 在架構護欄內進行 AI 輔助開發
  • 除了傳統規格的該做什麼,也加入引導不該做什麼
  • 程式碼審查流程
  • AI 能可靠遵循的一致模式

兼顧開發速度與長期品質: 人類專家的判斷引導 × AI 的效率 = 最佳結果

持續進化的系統

AI-Maintainable Systems

多數公司的做法:

  • 交接文件很快就過時
  • 下一個團隊(或 AI)難以理解系統
  • 每次變更都帶來高風險

我們的做法:

  • 隨程式碼演進的活文件
  • 測試覆蓋率作為行為規格
  • 清晰的模組邊界支援安全的 AI 輔助變更
  • 架構設計可容納未來 AI 功能

系統能隨著 AI 技術演進而升級,投資不會過時

真實案例:我們的 DING 訂管家預約系統

我們自己的 SaaS 服務,從傳統開發方式,轉為符合 AI 原生的專案架構。當我們要加入 AI 客服和數據分析功能時:

規格文件結構完整,AI 工具能快速理解業務邏輯

測試覆蓋率高,AI 輔助修改時不會破壞既有功能

架構設計清晰,可快速轉為工具提供給 AI 代理人取用

結果:新功能開發時間比傳統架構減少約 35%,上線後穩定運行

長期成本優勢

項目傳統開發方式AI 原生開發
初期開發成本一般接近傳統開發方式或稍高
雖有 AI 輔助,但需投入人力建立清晰規格、架構等
維護成本(每年)高且逐年增加低且穩定
新功能開發越來越困難持續順暢
AI 功能整合需大規模重構架構已就緒
三年總成本顯著較高較低

前期投資稍高,但長期總成本更低。您要建立的是會持續增值的資產,而非技術債。

誰應該選擇 AI 原生開發?

適合的客戶特質:

建構預計運作與演進 3 年以上的系統

計劃加入 AI 功能(現在或未來)

重視長期可維護性勝過短期成本節省

希望減少供應商鎖定與技術債

尋求策略合作夥伴,而非只是程式外包商

想了解 AI 原生開發如何應用在您的專案?

預約諮詢
AI 原生開發方法 - 未來就緒的軟體